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转载 |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05日 14:48    作者:    点击:[]

这里是开放包容、团结稳定的热土,书写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等动人佳话;这里是万里茶道的重要途经地,悠悠茶道见证了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这里是生态功能大区,是祖国的“北大门”,构筑起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这里是内蒙古,2400万各族儿女共同的家园。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内蒙古考察,连续五年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内蒙古的发展擘画蓝图、把脉定向。


“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内蒙古自觉肩负起、履行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大政治责任,各族群众团结奋进,共筑幸福美好家园。


▲表演者在锡林浩特市游牧文化节·白音锡勒牧场建场70周年那达慕开幕式上表演传统舞蹈。新华社记者 彭源摄

培根铸魂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区内外歌者共同唱起内蒙古经典歌曲,数名“梅花奖”得主齐聚青城展现中华戏曲魅力,群众歌咏展演让各族人民登上舞台尽情欢唱……


辽阔草原最美的时节,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如期而至,25项文艺活动营造了浓郁的中华文化艺术氛围,让各族群众共享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盛宴。


这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更是内蒙古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走过近20个年头的草原文化节,持续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中华文明是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多年来,内蒙古坚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精心打造《长城长》《我愿以身许国》等文艺作品,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大力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各类主题活动,推动中华文化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



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的民族融合小课桌。新华社记者 刘磊摄

区内外歌者共同唱起内蒙古经典歌曲,数名“梅花奖”得主齐聚青城展现中华戏曲魅力,群众歌咏展演让各族人民登上舞台尽情欢唱……


辽阔草原最美的时节,第十九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如期而至,25项文艺活动营造了浓郁的中华文化艺术氛围,让各族群众共享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盛宴。


这是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更是内蒙古各族人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体现。走过近20个年头的草原文化节,持续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中华文明是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多年来,内蒙古坚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精心打造《长城长》《我愿以身许国》等文艺作品,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大力推进长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广泛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各类主题活动,推动中华文化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

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梁山街社区党支部举办的“民族团结小课堂”活动上,辖区孩子们在认真聆听传统文化小故事。丁根厚摄


内蒙古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手足相亲

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曾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近几年,各族群众团结一心苦干实干,成立合作社大力发展中草药种植加工产业,着力打造旅游村,村民们的致富手段越来越多样,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1月,小庙子村还被命名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我们村有2700多人,汉族1500多人,蒙古族700多人,满族300多人,民族团结是我们发展的秘诀。”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说,“这几年,我们不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举办各类活动,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生活越来越有奔头!”


社区是各族群众共同的家。内蒙古把城市民族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造更加完善的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


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青春山街道园丁社区组建了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服务队等队伍,形成“红石榴志愿服务联盟”,为辖区各族居民开展志愿服务。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兴康社区成立了合唱团等文艺队伍,通过各项文艺活动促进各族群众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彼此了解和认同。“我们合唱团70多位成员中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等,大家就像一家人,共同唱响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赞歌。”合唱团团长陈福林说。


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敖包嘎查的蒙古族村民在乡村文化活动室表演蒙古族艺术乌力格尔。新华社记者 彭源摄


全区各地长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交流活动,通过举办社区百家宴、邻里节及组建社区文艺队伍、志愿服务队伍等形式,推进各民族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近年来,内蒙古各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交出一份亮眼的答卷。


截至目前,内蒙古69个地区和单位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区示范单位,涌现出21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34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成为各族群众的榜样。

凝心聚力

打造平安稳定和谐乐土

走进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阿拉坦额莫勒镇山达嘎查,只见房屋整齐、羊群肥壮,各族牧民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2017年,山达嘎查使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0万元购买了1275只羔羊,建设起养殖基地。2019年起,嘎查将上千只母羊承包给经济相对困难的牧民,经过几年发展,嘎查集体经济增收,牧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走出了一条绿色致富之路。

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牧民玛吉格的儿子钢苏格拉在草原上放羊。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在祖国北疆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上,分布着内蒙古20个边境旗市(区)。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大力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中央、自治区本级下达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共计56.8636亿元,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项目,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各族群众团结奋进,乐业兴边。


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金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内蒙古确定的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不断夯实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内蒙古赤峰市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居民柳桂侠(右二)为民族技艺传承班的学员讲解编织技巧。新华社记者 贝赫摄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各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民族团结离不开法治的护航。近年来,内蒙古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坚决防范民族领域各类风险隐患。


2021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正式施行;2022年1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施行……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内蒙古不断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稳慎有序完成地方性法规的立改废任务,织就维护民族团结的法治之网。


内蒙古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月”“民主法治宣传周”等活动,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法治意识,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努力将涉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从久久传唱的历史佳话,到如今共战疫情的团结新篇,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心手相连、守望相助,同心奏响民族团结和美之歌。


“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踏上新征程,内蒙古2400万各族儿女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凝心聚力、砥砺奋进,奋力将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来源:中国民族报  监制/肖静芳 统筹/王珍 编辑/丛蓉 制作/石建杭)




来源:中国民族报

编辑:董小参

责编:蒋   锐


上一条:重要讲话 |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下一条:转载 | 尤权: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根本指针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1245    Email:tzzx@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