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知识 >> 正文
统战轶事 | 李鼎铭与延安时期疫情防控:五措并举,中西合作,共同抗疫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09日 17:24    作者:    点击:[]

    引言:1944年,延安曾经出现过严重的传染病疫情。在缺医少药的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面对传染病疫情肆虐,与李鼎铭等党外人士密切合作,将公共卫生等西医防治组织措施,与中医诊治、中药汤剂相结合,综合施策,群防群治,取得抗击疫情战斗胜利。

 

 

1944年元旦刚过,延安郊区农村出现传染病疫情。疫情最初出现在延安东南方向的川口、柳林、金盆等地农村,逐渐蔓延至河庄、丰富等地,并且病势极为猖獗。据延安《解放日报》报道:“从一月到现在病死者已达500人,其中约有半数为最近半月中得病死亡的。川口区死104人,其中有66名为妇女;柳林区病势最为激烈,如圪拉沟一村就病死14人,全区共死229人,其中110人为最近二十天中死亡的;金盆区亦有110人得病而死。河庄、丰富二区虽没有上述三区厉害,但最近蔓延的趋势亦属骇人,如河庄区三乡新窑沟村,在4月25日一天就病死8人。”这是延安县所属几个区的疫情,很快延安市也出现同样的疫情。5月初延安市死亡108人,月底“因疫病而死亡者242人,牲畜的死亡也很大,猪、马、牛、羊死去将近700头”。五个月时间里,疫情导致延安县和延安市死亡人数总计742人,一时间人心为之惶恐。经卫生部门统计显示,各地传染病病情大致相同,发病之初多为心痛头昏,上吐下泻,短则两三小时,长则两三天就死去。主要症状是,发病突然,感觉胸闷、胸痛、眩晕、四肢麻木、出冷汗,面色苍白、口吐黄水,或伴有腹泻,不发烧,心音微弱。临死前呼吸困难,神志清醒。死亡者大多是妇女、儿童。从延安各大医院抽调下乡参与疫情防治的西医诊断认为:“病的来源主要是饮水不净,在发病区域内,很多水井旁边的水坑,猪即躺卧其中,水内杂菌很多,加之群众日常喝水并不煮开,因之更易得病。其次因群众不常洗衣,虱子繁生,得斑疹伤寒者亦众”。

 

   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了紧急会议。当时,著名党外人士李鼎铭正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他自己就是陕北中医名家。经过专题研究,边区政府决定成立防疫委员会,并采取五项措施:其一,组织流动医疗队,由各医务机关、医院,分别组织,划定区域负责治疗。中央卫生处负责延安市西北区、延安县河庄区;留守兵团卫生部、和平医院、医科大学(特放假三星期),负责延安县川口、金盆区;边区卫生处负责延安县柳林、丰富两区。在发生瘟疫地方以急治为主,未发生的地区以防疫为主。凡医务所所在地皆负责为群众治疗。其二,各机关、学校、部队,进行防疫紧急动员,并发动各机关团体帮助所在地区之居民进行大扫除、挖厕所、挖垃圾坑,宣传清洁、消灭虱子、喝煮开的水等防疫知识。县、区、乡负责同志,切实负责防疫,组织疫病区的隔离,勿使疾病蔓延。修理水井,以防病菌传流。其三,边区医院增设床位,收容群众病人。并用拨款炮制大宗药品,救治病员。其四,为了使防疫卫生工作经常、普遍进行,由文协制卫生图画,及编写秧歌及剧本进行宣传教育工作。提倡如延安市创办之民办公助综合性(中西医、兽医,既门诊又收住院)的卫生合作社,于乡间试办,使其成为今后医务、卫生进行工作之中心。其五,在此次急救与防疫过程中,发动医务人员工作竞赛,使医生下乡为群众解决问题,工作优良者得到奖励。与表扬。面对传染病疫情,正是由于陕甘宁边区政府果断采取了上述措施,才迅速遏制疾病的蔓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党内党外的密切合作下,陕北人民最终取得了抗击疫情斗争的胜利。在延安时期的疫情危难面前,中医发挥了特殊有效的诊断救治作用。李鼎铭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兼陕北中医界的代表性人物,专门邀请延安中医名家毕光斗等人一起研究疫情。“毕先生治病极其慎重虚心,他开方子时,每次回来总要细加研究,考虑用药分量是否适当。他治病的特点不是一下子就开药量很重的方子。他很慎重的先清病源后理病状,对于病情的研究分析十分精确。”他们从中医病理诊治立场出发,经过研究和验证,对疫情作出独立判断,因时因地制宜,确定了针对此次疫情的中医药方,简便而有效,再经防疫委员会委员讨论同意,作为下乡医疗救治方法。实践证明,中医药方在救治传染病疫情上效果显著。据中国医科大学医疗队统计,“在川口区三乡,未经治疗的病人死亡率占98%(60人中仅一人未死),而经过医疗者却只死去20%,其原因尚多由于群众迷信巫神拒绝复诊,或病势稍轻时即参加劳动复发后难以医治而来”。在医药短缺的陕北农村,维系群众生命安全的主要医疗保障是中医。大约在延安疫情暴发的前两年,毛泽东患肩周炎,限于当时的医疗条件,西医对此没有什么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后来是李鼎铭用中医诊治痊愈了毛泽东的肩周炎。毛泽东在与李鼎铭交往过程中,征询李鼎铭意见:“现在延安有些西医看不起中医,你看边区的医药事业应如何发展?”李鼎铭自信地说:“中西医各有长处,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求得进步。”毛泽东充分肯定李鼎铭的意见:“你这个办法好,以后中西医一定要结合起来。”针对如何防控疫情,1944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延安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说:“近来延安疫病流行,我们共产党在这里管事,就应当看得见,想办法加以解决。我们边区政府的副主席李鼎铭同志是中医,还有些人学的是西医,这两种医生历来就不大讲统一战线。我们大家来研究一下,到底要不要讲统一战线?我不懂中医,也不懂西医,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作用都是要治好病。治不好病还有医术问题,不能因

为治不好病就不赞成中医或者不赞成西医。能把娃娃养大,把生病的人治好,中医我们奖励,西医我们也奖励。我们提出这样的口号:这两种医生要合作。”

 

1944年,李鼎铭(右一)代表边区政府接受八路军留守兵团赠的“民主典范”牌匾


    1944年6月,英国记者斯坦因采访李鼎铭时问:“你是一个地方人士,在政府起什么作用?”李鼎铭笑着回答说:“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提出了‘精兵简政’议案,毛主席同意了,参议会也同意了。”他接着说:“我对于新民主主义的信仰,在我服务政府的四年中,证明是正确的了……毛泽东的思想不只是他个人的意见,正是群众的意见。他做的事情正是老百姓想做能做的事情。”在延安附近农村传染病流行之际,动员组织中西医团结合作,开展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显得特别重要。《解放日报》社论曾强调指出:“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在中西医密切合作打倒巫神的方针下,大批培养边区医药卫生工作干部,以便在最近三五年以内,具体实现毛主席指示,做到每个乡都有医务所,都有医生。”这表明,“中西医合作”已成为共产党领导陕甘宁边区群众卫生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密切合作的一段佳话。

文章来源:统战新语

编辑:范丹丹

责任编辑:蒋锐


上一条:统战人物 | 徐伯昕与《生活》周刊 下一条:统战知识 | “杨大小姐”的革命之路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1245    Email:tzzx@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