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夏,统一战线学专业作为山东大学和中央社院共同创建的一门学科首次对外公开招生。李金河老师作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首次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身份在山大教书育人。我作为首批考录的山东大学统一战线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有缘成为李老师亲自教导的学生。
初见李老师是他作为考官之一对我们进行面试,他和蔼可亲、笑容可掬的样貌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李老师授课条理清晰、语言风趣,对统一战线学的历史和典故烂熟于心,足见其深厚的理论功底。硕士研究生第1-2学期在山东大学上课,李老师每次上课都需专门从北京长途跋涉而来,但他从来都是精神矍铄,侃侃而谈,诲人不倦。第3学期,我们统一战线学硕士生在中央社院上课,期间李老师多次对我单独指导教诲。他说学问当从基础做起,以我们的资历和知识储备,应首先踏踏实实研究历史并从中提炼独特见解。他拿出多年来撰写的手稿给我看,说他不会用电子设备,从来都是由助理将其手稿录入电脑。手稿上的字迹工工整整,使我见识到他兢兢业业的治学态度,不禁肃然起敬,立刻表示:“我也想帮您做这种工作。”他说:“你看得懂我的字吗?”我说:“看不懂的可以问您。”他十分高兴,临别时将其近著《多党合作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当代世界政党制度》《多党合作的历史与现实》等赠与我,嘱我认真研读理论著作。
自第4学期开始,我在这位敬爱的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撰写毕业论文。我作为一名本科工科生,跨学科研读统战学专业,基础自然比别人差一些,李老师遂对我严格要求,指导我的论文时颇费周章,每每令我倍感敬佩和感动。后来因他老人家远在北京且不擅长使用电脑,我便拜托北京的师兄把我的论文初稿呈交他审阅。他收到后多次对我进行电话指导,几经修改我终于完成了论文写作,并顺利通过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期间他其实已确诊癌症,但却从未向我谈起,后来我竟是从别人口中才得知。毕业前夕我曾去北京探望在家休养的李老师,他依然如初见时那样和蔼可亲。而后我到青岛工作,不曾想这一别竟成永诀!
仙人已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李老师的谆谆教导我将永远铭记于心。他腹载五车、博学多识的形象,他高尚的道德情操,他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也将永远留在我们这些弟子的心中。
师恩难忘,精神永存。敬爱的导师安息!
谨以此文深切怀念
山东大学统一战线学博士生导师李金河教授
作者 | 杨颀
编辑 | 范丹丹
责编 | 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