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知识 >> 正文
统战人物 | 何思源:华北七省市参议会推选的首席和谈代表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7日 09:40    作者:    点击:[]



在创建新中国、人民政协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民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一员,作为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始终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参与者。在重要历史节点,回顾民革和民革前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与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历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极强的现实意义。

——民革中央主席 万鄂湘


《民革前辈与新中国》| 连载第35

民革中央宣传部


4BB0EE


何思源(1896-1982),字仙槎,山东菏泽人,1950年加入民革。1949年后,曾任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全国政协会刊编辑主任。民革第三、四届团结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49118日,农历戊子年腊月二十,虽然再过几天就是新春佳节了,但在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中的北平,却因为前途未卜而显得愈发冷清。凌晨2点多,正是夜深人静之时。突然,从距离故宫东华门只有几百米远的锡拉胡同传出了连续爆炸声。爆炸发生在19号院,这里是原北平市市长何思源的住宅。

这次爆炸,是由蒋介石亲自下令,国民党特务反复策划后精心实施的。抗战胜利后,何思源被任命为北平市市长。由于他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同情学生运动而遭到免职。辽沈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华北地区最高负责人傅作义面对战与和举棋不定。何思源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毅然接受华北七省市参议会推选出的和平谈判首席代表一职,为和平积极奔走。蒋介石极为恼怒,欲除之而后快,特务们遂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实施了骇人听闻的爆炸案。在这次爆炸中,何思源最小的女儿何鲁美不幸遇难,包括何思源在内的其他五人都受了伤。


投身革命,书生报国


何思源1896年出生在山东菏泽一个耕读大家庭,其父行医、教书,家道贫困。1915年,何思源考取了北大预科班。读书期间,何思源与蔡元培、李大钊等进步学者开始接触。五四运动爆发后,何思源积极参加到运动中。1919年何思源从北大毕业,由于成绩突出,教育部以公费选送他到芝加哥大学留学,在美学习3年,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1923年,转入柏林大学学习。1924年,入巴黎大学学习政治经济学,在巴黎大学认识项宜文女士。1926年,由法返国,到中山大学任教。12月,中山大学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何思源被推选为九名干事之一。

4F0D8E

位于山东菏泽市图书馆前的何思源塑像。


192852日,何思源被蒋介石任命为北伐军政治部代理主任,随军进入老家山东,516日又被南京国民政府任命为山东省教育厅长。担任山东省教育厅长期间,何思源努力实践教育救国的主张,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整顿和发展山东的教育事业。他想方设法加强师资力量、培训骨干教师、扩大经费来源、提高教师地位,并增设了师范及各类职业学校,创办了山东大学。他注意贯彻“社会教育”“求生教育”“爱国教育”的思想,强调通过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增强民众谋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树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作为山东教育界的行政领导人,何思源尽力保护进步知识分子,支持学生的爱国运动,为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做了许多工作。何思源主政山东教育期间,山东的教育事业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有发展。

抗日战争来临的时候,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手里没有一兵一卒,本应随政府机构一起撤到后方。但他没有走,选择了留在山东坚持敌后抗战,这一坚持,就是八年。

何思源得到受过十年求生教育、抗日教育的山东民众的拥护和支持。许多地方武装的领导人何思源都认识,有些人还是他训练出来的学生,因此,他拥有一批想抗战、能抗战的骨干队伍。由于何思源驾驭有方、指挥得当,有效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光是日寇的一个联队,就被何思源的游击队打死了378人。

在抗战的那些日子里,何思源数次遇险。1942114日,日军动员山东、河北几千兵力、几百辆汽车包围何思源。日军拿着照片,从何思源对面走过,但是没有认出。还有一次,敌人知道了何思源的住处,集中兵力准备活捉何思源,何思源提前获得了情报,由别人驾着走亲戚的骡车接走了,到了庄外,车夫把车鞭交给何思源,何思源扮成了车夫,才逃出了包围圈。敌人只知道何思源是骑马作战的,没有想到,何思源竟扮成了一个车夫。


为民请命,奔走和平


抗战胜利后,1946111日,何思源出任国民党政府北平特别市市长。

何思源任北平市长期间,正是国民党政府走向崩溃的时期,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政策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参加过五四运动的何思源非常理解和同情学生的爱国举动,主张疏导解决,与坚决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北平警备司令陈继承之间的矛盾愈闹愈大。19484月,何思源不理蒋介石的示意,极力帮助李宗仁成功当选为南京国民党政府副总统,令蒋介石十分恼怒。6月,蒋介石下令免去何思源的北平市长职务。

蒋介石的免职令给何思源当头一棒,促使其猛醒。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时我思想上起了重要变化。我觉悟到以前已经走了绝路,这条路我不能再走下去了。”自此,何思源果断脱离国民党阵营,冒死发起和平运动,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735E7

何思源全家在北平合影,前排为何思源夫妇,后排左起何鲁丽、何宜理、何理路、何鲁美。


194875日,北平发生了国民党军警镇压东北流亡学生的七五惨案,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请何思源出面帮助处理善后问题。何思源意识到要反蒋就得有声势,如果能拉住傅作义这个华北“剿总”司令,将是对蒋介石的一次沉重打击,所以他决定利用这次机会做做傅的工作。

何思源对傅作义说:“傅先生,你看‘蒋家王朝’的腐烂!光天化日之下,在你这刚就职的总司令眼前,陈继承竟敢越权调兵,开动机枪屠杀无辜青年学生!”他接着说:“傅先生是奋发有为、励精图治的,你只能领导自己团体和部下。但你是枝叶,所依附的根干却朽腐了,所以你怎样努力,也站不住。局势变化太大,不如趁此机会脱离腐根。”何思源最后说:“今天是你请我来谈七五杀人的事。我说的这些话责任由我负。你不必回答,但心中不可不想!”

此后,何思源南下青岛、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台湾和南京等地游历,借游历之名考察各地的政治经济情况。何思源在南京住了将近一个月,目睹了国民党上层派系之间面临危局仍然钩心斗角、争权夺利、不思进取,进一步看清了国民党政权失败的命运。这时,北平已被包围,即将成为战场,他决心回北平促成和谈。

1949110日,何思源乘飞机回到了围困下的北平。南京之行,使他下定了在北平发起和平运动的决心。何思源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平津的危机已是迫不及待,企盼期望是消极无济于事的,这时我们要一面谋求保存平津安全之道,一面期待着和平的到来,欲求保全平津,必须发动各阶层广大民众及知识分子,集中力量呼吁和平!不要知难而退,畏首畏尾,用一分心,尽一分力,做到哪里是哪里,相信总是有办法的。”记者评论说:“何氏此来,不问其力量如何,勇于救民的心总是值得钦佩的!”

当时,北平城已被围了近一个月,由于特务横行,无人敢出头说话。何思源一到北平就公开倡议和平,立即得到市民的热烈拥护。他一时成为重要的新闻人物,每天都要收到不相识的人的来信,对他赞扬、向他致敬,称颂他“功德无量”。一些知名人士经常出入何思源的家门,支持他搞和平运动,特别是故宫博物院的院长马衡先生担心故宫国宝遭受兵燹,简直把何思源视为救星,迫切希望他搞好和平运动。那时,何思源的声望比当市长时还要高。112日,北平市参议会甚至将一把金钥匙送到了何思源手里,喻示着何思源将用它打开和平之门。

116日晚上,何思源再次面见傅作义,向傅作义陈述自己所了解的北平各方面的情形,他对博作义说:“北平现在处于绝对孤立;国民党兵也不愿打仗了。北平的和平解放已成了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北平人民无论城内、城外已经团结起来。”又对傅作义晓以利害:“你若下令强迫军队再作毫无出路的抵抗,那是危险的。”和傅作义谈话时,北平参议会议长许惠东也在座。最后傅作义说,他已决定第二天召集华北7省市参议会,讨论和平问题,中午聚餐商议,各军将领也邀请参加,并请何思源以北平荣誉市民的身份出面了解军队上层情况。他对何思源说:“何先生可以市民的名义,由许议长陪同先访问各军长、兵团司令,如石觉、李文、黄翔等,以及二○八师、青年军、装甲兵团、宪兵团等,征询他们的意见。总部副总司令郭宗汾、军长安春山、参谋长等,我另派人通知。请许参议长负责通知北平、天津、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热河7省市参议会议长或代表和北平市市长刘瑶章出席,商妥办法后,推代表向解放军前线指挥部正式表示。”


遭遇刺杀,一死五伤


17日一早,身负重任而处于兴奋之中的何思源与许惠东并肩相携,乘傅作义派来的专车,遍访各军长、兵团司令,向他们详细说明情况。他慷慨陈词:“都是中国人,要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要顾念200万北平市民的生命财产和千年文化古迹”,“军人之职责并非以一战决高低,为百姓利益求和绝非怯弱”。

中午,华北七省市参议会代表和北平各界人士在北平市参议会集会。会议推举何思源、吕复、康同璧、王乔年、马振源、冯莲溪、卢其然、张宝万、傅华亭、刘鸿瑞、郭树堂11人为和平代表,何思源为首席代表,决定第二天(18日)出城向解放军前线指挥部正式接洽和谈之事。

军人们在推出代表后都告辞走了,何思源又特地嘱咐许惠东留下,要许惠东按他提出并经代表们一致同意的要求拟成通电拍发给国共两党政府。他对许惠东说:“你看着要求的原文写好两份拍出,一份通电南京蒋介石政府,一份发给中共毛主席,并通知解放军前线司令部定于明日(118日)我们出城正式向人民解放军接洽。”一切事情处理妥当,何思源才离开市参议会回家。

下午4时左右,何思源回到家,刚一进门就看到中共地下党经常来接头的张实(张均化名)和另外一位同志在家等他,张实告诉何思源:他们是中共北平市内负责同志派来的,告诫何思源提高警惕,并强调:“今晚要防备,有危险。”何思源对二位的告诫表示感谢,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张实走后,何思源还沉浸在胜利前的激动之中,他看到自己艰苦努力的目标即将实现,激动不已,高兴地对夫人和孩子们说:“北平问题就要和平解决,我们要准备庆祝。”可是何思源没有料到,一场针对他的有组织暗杀正在实施,危险正在暗暗向他逼近。

17DDC

何思源遇刺发生地——北京市东城区锡拉胡同19号院,现为幼儿园。


在何思源开始为和平运动奔走时,他就已成为国民党特务注意的对象,他的活动不时地被报告给南京国民党当局。还在1月中旬,蒋介石就得到傅作义、何思源在与解放军密谈北平和平解放的密报,蒋介石反复追问傅作义,都被傅作义否定。此时蒋对拥有军队的傅作义采取行动尚有所顾忌,而对何思源这个无职无权的人就没有什么顾忌了。当他确知何思源在为北平和平奔走时,即指示军统头子毛人凤把何思源杀掉,杀一儆百,警告那些动摇的国民党上层人士。

位于王府井大街北口的锡拉胡同19号院,规模虽然不大,却是一个颇合标准的四合院。何思源被免除市长职务后,全家人就暂住在这里。特务段云鹏由锡拉胡同北边的韶九胡同爬上房顶,潜入何思源全家居住的第二进院落,在正房的里间和外间屋顶上各安放了一枚定时炸弹。118日凌晨,何思源因北平和平解放有了显著进展而心情兴奋,很晚才入睡。临近3点,设置在东耳房的炸弹首先爆炸,何思源夫妇和两个儿子被巨大的声响惊醒,赶紧冲进耳房救人。何思源刚进耳房,正房上面炸弹又响。东耳房房顶被炸了一个洞,房梁震落,正好压在何思源次女何鲁美的身上,何鲁美当场殉难。何家其他五人在这次连续爆炸中均受了伤,受伤最重的是何思源的夫人,她头上中弹片四处。何思源也被炸伤,他被砖木砸中头和手臂,失血很多。

何思源被送到医院后,听到小女儿鲁美的死讯,没有落泪。他双眉紧皱,嘴闭得紧紧的,他想,“要出城去见共产党,已经走到这一步,为了这,家里人死的死,伤的伤,绝不能半途而废!”因此,当许惠东携和谈代表团成员到医院探望,并征求他的意见时,何思源坚决表示:“一定要参加和谈,就是走不动,抬着我也要出城去参加和谈。”他恳切地说:和平事业是大事,他个人被炸是小事,不能因小失大,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耽误了大事,我就是为此付出生命也是光荣的。

暗杀阻挡不了和平的脚步。119日下午,何思源见到解放军四十一军政委莫文骅后,立即说明来意:“我们受二百五十万北平市民的委托,希望国共双方以大局为重,对北平这座文化古城应采取和平方式来解决。”莫文骅政委也表明了解放军保护古城的立场,他说:“保护文化古都,大家都要尽心尽责,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当然责无旁贷。我们党中央、毛主席已经提出和平谈判的八项条件, 我们当然希望能够和平解决北平。但现在的关键在于傅作义将军的态度。”关于傅作义的和谈诚意,何思源以肯定的语气说:“我们出城前问了傅作义,见了解放军怎样说明你的态度?傅作义毫不迟疑地回答,你们就说傅作义服从人民。”

经过两天的交谈,和平代表充分表达了北平人民的意愿以及他们个人的观点,与解放军代表坦诚地交换了意见。120日早上,四十一军接待人员从海淀镇里有名的饭馆海顺居叫来丰盛的酒席,为代表们饯行,彼此谈笑甚欢。饭后,双方握手告别,代表们乘车返回城内。

何思源率代表团出城和谈,向世人表达了北平城内二百多万市民是多么渴望和平,多么渴望光明。他们为中共与傅作义之间的和平谈判,营造了浓厚的和平舆论氛围。1949121日,中共与傅作义的代表签订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书》,规定自122日起双方休战。几天后,北平城内的《平明日报》等报刊公布了北平和平协议,古城沸腾了。

2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进驻北平的庄严入城仪式。沿途受到北平各界群众的热烈欢迎。市民欢声雷动,何思源激动地流下眼泪。何思源为自己付出血的代价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愿望终于实现而兴奋不已。正如他自己所说:“北平和平解放了,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

毛泽东曾指出:和平解放北平,创造了“一种不流血的斗争方式”——“北平方式”。“北平方式”与“天津方式”“绥远方式”一起,加快了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的进程。

凡是为人民办了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后不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委罗荣桓特地去医院看望何思源,只是由于何思源为躲避国民党特务追杀而临时转移到别的医院,没有见到。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第一任市长叶剑英在北京饭店宴请了何思源。222日,傅作义到西柏坡谒见毛泽东,回来后立即去看望何思源,转达了毛泽东对他的问候。


60岁时请缨赴西藏调研


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源曾任民革第三、四届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人民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全国政协会刊编辑主任。

全国政协和民革中央照顾他年老有病,不要求他必须参加各项活动,但他渴望为国家贡献余热,因此凡有重要会议和活动,只要身体允许,他都要亲自参加。到了晚年,他不顾疾病缠身,用颤抖的手拿起笔,抓紧时间撰写回忆文章,包括在中山大学与鲁迅先生共事、为北平和平解放而奔走的经过等经历,共十万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史料。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出版编辑工作外,何思源还从事写作和翻译,发表和出版了大量文章、著作和译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曾深有感触地说过:“作为一个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深深感到新中国的伟大。现在是一个盛世,我们不能无动于衷。”

1956年春夏之交,60岁的何思源意外地获得了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

在全国政协一次座谈会上,何思源获知中央正在组织一支规模庞大的代表团,参加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大会,会后还将在青藏高原开展慰问活动。代表团团长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何思源欣喜异常,立即致函这位他早年在法国时的同学。信中他自称:“我少年习武,有飞檐走壁的功夫,如今虽年过花甲,但身体很好,可以跋山涉水……”老先生恳切地“请陈副总理批准能够荣幸地加入中央代表团这一光荣行列”,“哪怕当一名工作人员”。陈毅在请示周恩来总理之后,即让秘书复信,表示应允。

29A9C

新中国成立后何思源与周恩来、何柱国的合影。


多少年来,在何思源心中,西藏就像一个诱人而神奇的梦。20世纪30年代,他在山东时,读过一批关于西藏自然地理、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的书籍,但那多是外国人写的,大都把西藏描写得如何如何神秘,如何如何不适于人类居住。他阅读愈多疑问愈多。他想:“既然西藏有那么古老的文化,又吸引那么多中外人士前往,一定有她的诱人之处,一定蕴藏着丰富的尚待开发的宝藏……”他暗暗立下志愿,只要有机会,无论如何也要登上那片神秘的大高原。就在他年满60岁的这一年,机会果然来了!

青藏高原81天的旅程,对何思源来说收获甚丰。当时西藏还没有通航,需要一路从甘肃经青海乘坐苏制吉普车入藏,并由拉萨到达西藏日喀则。此行让何思源对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民族政策有了更深刻更直接的了解。他亲眼目睹在高原修建公路的解放军工作、生活之艰苦,入藏官兵、广大职工的纪律严明。他在途中及回京后,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收集的大量资料整理成文,以极快的速度写了一本4.8万余字的《旅藏纪行》,5个月后即由三联书店正式出版。他还撰写了《从西宁到拉萨》(《人民日报》195688日)《从拉萨坐飞机回来——试航班第一架》(《团结报》1956815日)等数十篇文章,并在国际广播电台向国内外广泛宣传新西藏。他为《西藏志》收集了一百多万字的宝贵资料,计划力争10年之内向祖国、向西藏人民献上饱含自己心血的这份厚礼。可惜的是,1966年开始的浩劫把他苦心积累的珍贵资料连同手稿洗劫一空,致使何思源抱憾终生。

17D4C

《何思源文集》。


在《旅藏纪行》中何思源运用大量的事实,论述了西藏“有丰富的矿藏”“有发展农林牧业的好条件”“有一个勤劳、勇敢、富有爱国精神的优秀民族”。他谈古道今,引经据典,论述了“只要正确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西藏地区必定能建设得与内地一样繁荣昌盛”。


主要参考文献

1.《一位诚实爱国的山东学者》,何兹全、丁岚生、万永光,北京出版社1996年。

2.《何思源——宦海沉浮一书生》,马亮宽、王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何思源和他的时代》,王文升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


来源: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编辑:陈欣然

责编:蒋锐


上一条:统战人物 | 陈巳生:竭诚奉献 无私无我 下一条:转载 | 由护法而革命:二次护法时期孙中山统一国家的尝试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1245    Email:tzzx@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