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国家疾控局通知,2024年4月8日至14日是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宣传主题为“传承血防精神,加快消除进程”。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曾广泛分布于南方省份、一度为祸甚巨。目前,血吸虫病可防可治。历史上,中国人民曾在消灭血吸虫病的战争中取得丰硕战果。

《人民日报》刊发的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以《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为题,报道了当地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彼时65岁的毛泽东欣然命笔,写就不朽的诗篇《送瘟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位民主党派先贤曾向毛泽东主席写下亲笔信,力陈血吸虫病的弊端,促成了一场守护亿万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人疫之战。
值此我国首个血吸虫病防治宣传周之际,让我们一起重温毛泽东《送瘟神》和民盟先贤沈钧儒这封信的故事。
1953年6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一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到其孙女沈瑜的工作单位江苏无锡血吸虫病防治所考察,知悉长江中下游各省血吸虫病流行极为严重:少年罹患,常成为侏儒;育龄妇女罹患,多影响生育;晚期病人腹大如鼓,丧失劳动力以至死亡;疫区人烟稀少、田园荒芜,还出现了不少“寡妇村”和“无人村”等。

沈钧儒心急如焚,旋即于9月16日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叙说此行见闻,并将无锡血吸虫病防治所沈瑜撰写的有关南方血吸虫病的汇报材料附函。他在信中说:
“毛主席:春夏间在无锡太湖滨养病,见农村中血吸虫病传染甚广,危害人民生长、生育、生产、生活以至生命。此病传染主要由于粪便及水中钉螺。据不完全统计,苏南一带患此病者近二百万人,有全家因此死亡者。太湖面积三万六千顷,其中渔民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余人,半渔半农者二万一千二百余人。渔民终年在水中劳动尤易沾染虫病。闻此病不仅传染太湖区域,全国十二省二百十三县市均有此病。我生长浙西,辛亥革命,任浙江省教育厅长曾赴各地视察,目睹农民遇此病致死,不知防治。此次重游太湖,当地已设血吸虫病防治所,不知其他各地政府均注意及之否。但就太湖区所见,农村环境卫生,仍未臻美善。居民在湖中洗浴游泳,习以为常,因此病毒传播仍甚广。为此特嘱孙女沈瑜写报告以了解实际情况。兹将孙女来信及报告一并附呈,藉供参考。个人意见应请卫生机关加以重视,加强并改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是否有当,请予核示。”
沈钧儒的来信和附带的材料很快被放到毛泽东的案头。毛泽东看完信和附件后高度重视,很快于1953年9月27日给沈钧儒写了一封回信:
“沈院长:九月十六日给我的信及附件,已收到阅悉。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大函及附件已交习仲勋同志负责处理。此复。顺致,敬意!”

血吸虫病是世界上对人类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就遭遇到血吸虫病这个“瘟神”侵袭。其为害之甚,从当时上海宝山曾流传的一些民谣可见一斑:“肚胞病,害人精,任屯村里栽祸根;只见死,不见生,有女不嫁任屯村。”““人死无人抬,家家哭声哀。屋倒田地荒,亲戚不往来。”……
1950年4月20日,卫生部向华东区、中南区下发《关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1951年9月,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新中国第一个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机构——苏南血吸虫病防治总所也在随后建立。
沈钧儒的书信再次引起毛泽东对血吸虫病的高度重视。毛泽东将血吸虫病防治作为一件大事始终放在心上。他将沈钧儒的来信和汇报材料转交当时担任政务院秘书长的习仲勋同志负责处理,并随即发出“我们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一场血吸虫病防治的全民行动就此展开。
沈钧儒上书毛泽东反映血吸虫病的现实情况后,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全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会议多次召开。在毛泽东“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下,全国人民“群策群力,灭尽钉螺,全国防治血吸虫病运动热火朝天”。

《人民日报》关于余江县消灭血吸虫病的报道
很快,在中国南方出现了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江西余江县。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称赞余江,“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战线上插上了第一面红旗——首先根除了血吸虫病,给祖国血吸虫病科学史上增添了新的一页,科学家们认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
当时正在杭州视察的毛泽东在深夜看到《人民日报》的消息,“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毛泽东最终写就两首《送瘟神》:
毛泽东与沈钧儒的书信往来和《七律二首·送瘟神》,成为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敢为人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血防精神的重要见证,也成为中国多党合作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进入新时期,我国血防精神进一步凝练为“群策群力、科学防治、甘于奉献、誓送瘟神”。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通力合作下,在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合力奋斗下,到2030年,全国所有流行县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的目标,一定能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