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学术研究 | 史苏: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中国化的历史与现实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21日 19:34    作者:    点击:[]

作者简介

史苏(1986-),女,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统一战线学博士,主要从事统一战线视野中的宗教问题研究。


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问题,始终是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的中国化成果。中国共产党坚持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历史启示我们,新时代坚持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理论与实践


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既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的一条基本经验和一个基本特点。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正确掌握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并不断创新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成为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的思想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的中国化


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建立起来的统一战线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策略原则。

(一)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的理论溯源


从马克思提出无产阶级联盟思想,到恩格斯提出统一战线、列宁丰富统一战线概念内涵,提出领导权思想,尤其强调加强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和领导权,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必须由独立的政党来领导。马克思、恩格斯在一系列重要著作中,阐述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一般原理和战略策略原则。《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无产阶级首先必须取得政治统治,上升为民族的阶级”即“统治阶级”[1],蕴含着对各种可能的同盟者的策略和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指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可能同资产阶级革命直接联结起来,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同时必须联合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也要联合具有革命行动的资产阶级。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和统一战线思想。他在《怎么办》中指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无产阶级统一战线必须要有一个坚强的、集中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个政党必须有一个坚强、成熟的领袖核心。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具有坚强领导核心的无产阶级政党手中[2],体现了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实现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重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的中国化进程


1、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毛泽东认真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们党关于统一战线领导权的策略和原则,他曾指出:“依现时的情况说来,离开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不能建立,和平民主抗战的目的就不能实现,祖国就不能保卫,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就不能成功。”[3]1939 年,毛泽东在《共产党员》发刊词中分析当时国内抗战形势和世界局势,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三个法宝”思想,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强调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实现自身团结统一的同时,还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并且“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4]进一步阐明了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的重要性。刘少奇为丰富发展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尤其在坚持领导权问题上做出了巨大贡献,指出,资产阶级在参加民族统一战线带来的危险,是由资产阶级获取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而产生[5],坚决主张无产阶级要积极地参加到统一战线,克服这种危险的中心的问题就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权的问题。[6]所以在无产阶级“目前阶段中”“不应充当资产阶级的帮手,而要建立自己的独立领导”。[7]坚持既团结又联合的策略和原则,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权。


2、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邓小平曾指出,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的根本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个方针要坚持下来,但是中国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8]江泽民也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仍然是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9]胡锦涛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对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了进一步阐述,强调“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是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10]这一时期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也是党的统一战线思想理论体系特别是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3、新时代的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创新治党、治国、治军理念和思路,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蕴含着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指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11]进一步确立了党在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地位,这个政治领导是全方位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宪法》都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也明确了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法定地位。《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对切实加强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作出明确规定和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核心就是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这些都为全面做好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发挥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功能优势和资源优势,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组织和法治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的历史镜鉴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为实现各个时期党的目标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得到过深刻的教训,对全面加强改进党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领导具有深刻的启示。

(一)革命斗争中失去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深刻教训


1922 年党的二大提出联合一切革命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到党的三大通过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大大推进了中国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发展。1924 年至 1927 年大革命期间,面对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的分化和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进攻面前,采取妥协退让政策,在与国民党争夺革命领导权的斗争中失去领导权,最终导致大革命失败。1927 年至 1937 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的“八七”会议后,党内出现严重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关门主义,强调“革命的力量要纯粹又纯粹”,采取“一切斗争,否认联合”的政策,使中国革命再次遭受重创。这是革命时期我们党由于不掌握统一战线领导权给党的革命事业带来的深刻教训。

(二)人民政协从运行机制层面推动了人民民主“全过程性”的实现


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深刻汲取以往革命失败的教训,在 1935 12 月的瓦窑堡会议上,进一步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坚定不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争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权,经过扩大人民武装,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革命力量不断壮大,全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时期,党领导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国统区”形成了以学生运动为代表的第二条战线,推动解放战争迅速取得了伟大胜利。从 1948 年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12],到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新中国成立,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统一战线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

(三)新中国坚持和巩固统一战线领导权的成功实践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巩固,领导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断发展壮大,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如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国家团结奠定了制度基础;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采取利用、限制、改造及和平赎买政策,顺利完成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平稳过渡的重大转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我们党拨乱反正,积极落实政策,确立和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内安定团结和政治局面稳定,为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凝聚了强大力量。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加强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把统一战线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上来,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领导体制建设,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全覆盖,贯彻习近平对做好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要求,坚持党对统一战线工作领导,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正确处理“五大关系”[13],巩固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广泛凝心聚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中,彰显了统一战线独特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功能优势。生动的实践证明,统一战线始终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我们党什么时候重视统战工作,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处理统一战线问题,统一战线就巩固,我们党的事业就发展,就走向胜利,这是统一战线法宝的强大威力,是加强党对新时代统一战线领导的重要实践基础。

三、新时代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思想的现实意义


进入新时代的统一战线,面临着新挑战新机遇,从贯彻党中央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发展布局的要求和解决统一战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出发,与新时代统一战线地位作用发挥相适应,切实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构建完备的大统战工作格局,是题中应有之意。

(一)有利于筑牢党的长期执政根基


统战工作是特殊的群众工作和政治工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离不开广泛地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画出统一战线最大同心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作出了统战工作是“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下大气力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的科学判断,反复强调统一战线“重要法宝”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统一战线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的新定位,对统战工作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提出了根本要求。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体现“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巩固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建立党委统领全局的大统战工作格局体系,做实统战工作这一特殊的群众工作,解决人心向背、力量对比这一重大历史命题,筑牢坚实的政治根基和群众基础,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二)有利于坚持完善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毫不动摇长期坚持的两项基本政治制度,历经 70 年不断坚持和完善,更加成熟定型,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巩固“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必须加强党对统一战线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职能,实现“一个参加、三个参与”,彰显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主要内容和制度保障,必须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意识和大局观念,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民族工作大格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三)有利于巩固壮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


随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贯穿于统一战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全过程和各个工作环节。领导统一战线的各项建设:丰富执政参政资源、优化执政参政环境、改进执政参政方式、增强执政参政能力、提高执政参政水平。政治引领: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问题上凝聚最大政治共识,激发统一战线各方面人士的创新创造活力。领导大统战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各领域统战工作协调创新发展,这是实现统战工作目标任务的重要前提,是实现党对统一战线领导、推动统一战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参考文献:

[1]马列著作选编(修订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220- 225.


[2][8][9][10]金建明.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全国统战工作会议讲话的一点体会[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62.


[4]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7.


[5][6][7]刘少奇文选(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46- 4749- 5095.


[1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9- 20.


[12][13]统一战线知识手册[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648- 4923.



来源:《沈阳干部学刊》202204

编辑:董小参

责编:蒋锐



上一条:坚定跟党走|中国新型政党关系的四重意涵 下一条:学术研究 | 王小鸿: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1245    Email:tzzx@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