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知识 >> 正文
统战轶事 | 修业学堂(湖南农大前身)创始人周震鳞与民革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30日 20:05    作者:    点击:[]

周震鳞(1875-1964),字道腴,湖南宁乡县人。1902年,与黄兴共同毕业于两湖书院。1903108日,周震鳞创办了湖南农业大学的前身修业学堂。在40周年校庆时,周震鳞题词习劳耐苦,崇朴尚实八字校训,激励代代师生习农务本,脚踏实地,勤奋学业。周震鳞一生的革命事业与孙中山、与民革有着很深的渊源,家中后辈也与民革有紧密的联系。

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开展革命

190311月,周震鳞与黄兴、陈天华、张继等在长沙创立华兴会;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同盟会湖南支部长,追随孙中山、黄兴,为推翻清朝腐败统治而奔走。黄兴去日本弘文学堂留学后,周震鳞决意回湘办学,开化湖南风气。他首倡把宁乡驻省试馆改为宁乡驻省中学,附设速成师范科,他为校长,学校聚集了黄兴、王凤昌、齐白石、胡元倓等一批湖湘名士。他们传播新思想,教授新科学,宣传新教育,吸引了众多进步青年。1905年徐特立成为周震鳞破格录取的学生,并接受了周鼓励学生加入民主革命的新思想,走上反康梁而信仰孙文的道路。


19111022日长沙光复后,避居宁乡的周震鳞扶病至长沙,与焦达峰、陈作新两都督商讨出兵援鄂之事。111日,焦达峰、陈作新于长沙遇害,湘省局面一时混乱。黄兴致函周震鳞,要其尽力维持。周乃以不做官,不争权,专做事九字与谭延闿相约,出面维持湘省局面。113日,他在长沙金盆岭召集新旧两军开会,他首先代表同盟会和黄兴,旌恤焦、陈二督,以明是非。接着号召团结,宣传革命,充分显示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当时金盆岭广场被听讲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时为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列兵的毛泽东也挤在中间。谁也没有想到,台下的听众中会出现一个划时代的伟人,成为日后中国的领袖。


曾担任贺耀祖将军秘书的周干贞回忆,贺耀祖的外甥李益滋曾担任国民政府中军参将,与周震鳞是儿女亲家,不时接他到重庆、南京小住,因此于右任、居正、程潜等和周震鳞往来甚密。相谈之间,提到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以及民生疾苦,国事日非,周震鳞即怒骂不止。194917日,湖南省参议会发表通电呼吁和平。84日,程潜、陈明仁等37名将领联名发表通电,正式宣布脱离蒋介石国民政府,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政权。87日,周震鳞义无反顾,与唐生智等104人联名发表通电,积极响应。湖南解放后,程潜派黄一欧、叶葆和到宁乡接周震鳞来长沙,寓化龙池郑宅,每月送大米500斤作生活开支。

应邀到北京加入民革

周震鳞的族侄周世钊是毛泽东的好友。1913年春天到1918年夏天,毛泽东和周世钊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和第一师范学校同班学习了5年半。毕业后,他们走上了社会,又一起共同奋斗了9个春秋,尤其是在1918年到1921年的3年中,毛泽东和周世钊同为新民学会的骨干成员,一起为了改造中国与世界而奋斗,私交甚笃。无论解放前还是解放后,毛泽东与周世钊保持了经常的联系,自然而然,周世钊也常常把周震鳞从事的革命活动向毛泽东提起。毛泽东对周震鳞的一贯主张及与蒋介石唱反调等言行记忆犹新。


周世钊从北京返回湖南,周震鳞一吐为快,诙谐地说:你告诉毛泽东,别让我饿死了。如此袒露,表现出湖南人的豪气,更表现出他与毛泽东关系的非同寻常。脱口而出的口信捎到北京,毛泽东听了第一反应是乐了,哈哈大笑。然后请周世钊告知周震鳞打个报告上来。很快,毛泽东批示给湖南省委,请他们派人护送周震鳞进京。周震鳞在次女周世贤的陪同下,辞别亲朋好友于长沙乘坐火车进了京。抵京翌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欢迎周震鳞,在场的有刘少奇、李济深、章士钊、王季范、邵力子等。毛主席紧握周的手,欢迎他的到来,大声说:您老人家真健旺,还有蛮大的劲啊!然后又风趣地说,徐特立是我的老师,道老(周震鳞字道腴)是徐特立的老师,这么一说,道老可算是我老师的老师,是我的祖师了。周震鳞讲述了追随孙中山就是要推翻一切反动势力与帝国主义的压迫,现已垂暮,但能亲见一个民主共和、和平统一的新中国的崛起,心中十分高兴。毛泽东表示请周震鳞与其他民主人士要加强联系,多做一些原国民党人士的工作,为统战事业尽一份力,并挽留周在北京定居,把家搬来。周家举家北迁,从湖南移居北京,住在东单水磨胡同一所大四合院。

开国大典后不久,194911月召开了四方会议,原民革、民联、民促和第四方面等合并。根据民革组织发展的方针,许多民国耆老、社会贤达、起义将领加入了民革。各方面有代表性的人士非常多,但是中央委员会、中常会的规模也无法无限扩大,为扩大团结面,在中央委员会之外,设置了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许多著名人物都当选为民革中央团结委员。周震鳞就是早期的团结委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按照政协和民革历史研究工作的安排,周震鳞写了一批回忆文章,记录了亲身经历的历史风云。如《议会斗争回忆录》《忆孙中山》《关于黄兴、华兴会和辛亥革命后的孙黄关系》等。他经常发表对台广播讲话,撰写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积极支持统战工作。他1956年撰写的《爱国侨胞应尽的责任》一文中,向海外侨胞讲述了自己晚年所受到的优厚待遇和愉快心情,提出了早日走和平解放台湾的道路的建议,可见他之深谋远虑。1964年春节后,老人患肺炎住进北京医院治疗,医治无效,于328日清晨4时病逝,享年90岁。

民革中央时任副主席张治中、程潜、熊克武等都送了花圈。周震鳞的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毛泽东对周震鳞的关心

泽东对周震鳞的关心首先是政治上的。他亲自关心周震鳞来京后的政治安排,1951101日,在毛泽东的关心下,周震鳞应邀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他白髯飘飘、身着笔挺中山装,精神矍铄、没有坐上专为高龄老人准备的扶椅,而是自己健步踏上石阶,登上城楼。毛泽东特地走到他身旁,握手交谈,嘘寒问暖。195110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一届三次会议召开。周震鳞应邀出席大会,被增补为政协委员,与他一同增补的民主人士还有梁漱溟、卢作孚等。1027日,周震鳞于会上发言:我被邀列席这次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的盛会,感到万分的荣幸和兴奋。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已经听到毛主席的开会词,周总理的政治报告,以及各首长的重要报告,我衷心拥护毛主席的英明指示……回忆我早年跟随孙中山从事国民革命,数十年来,虽然也在求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但终于没有成功……我今年虽是七十七了,可我还有勇气站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最前面,爱国的素志是不后人的,愿意和大家一起,为人民事业去贡献我的一点力量……后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后,周震鳞被推选为湖南省的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对教育、科技、体育、统战工作,提出了许多好建议。

毛泽东对周震鳞的关心也有生活上的。不仅住房等问题上毛泽东亲自关心,日常生活中也嘘寒问暖。周震鳞最后一次与毛泽东主席见面是在1961年春节。毛泽东让秘书打电话到周家,请周震鳞前往中南海,并特别关照:老人家来的么?不要特别换衣服,莫着凉……”电话是其子周锡卿接的,一搁下电话,他就兴奋地把消息转告了父亲,还重复几遍说:主席日理万机,还这样细致地考虑老人的健康。心中充满感恩。周震鳞也十分高兴,穿上平时穿的黑棉袍,戴着毛围巾,前去见毛泽东。见面时,毛泽东热情地握着周震鳞的双手,十分关心地询问他近来身体和生活上是否有困难。


毛泽东也曾在重要关头保护过周震鳞。1952313日,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湖南宁乡农民集体给毛泽东写信,检举周震鳞解放前剥削压迫人民、贪污民财,解放后私藏枪支等问题。毛泽东48日作出批语,明确指出这些坏事是可能的,但是周是老同盟会员,一向不依附于蒋介石,现在又是政协委员,应当予以保护。周震鳞本人应当未必清楚背后的这些情况,因为45日周震鳞还给毛泽东去信,为老同盟会员、年逾七十又无儿女的何子奇说情,恳请政府予以生活上的照顾。毛泽东同样在48日作出批语,请彭真派人核查情况。

周震鳞后辈与民革

周震鳞次子周锡卿(1915—2004)原名周世正,字仲瀛,担任过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长、民革中央顾问。1932年,周锡卿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1936年赴美留学。1938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硕士学位。19477月至19523月,任国民政府驻日代表团赔偿及归还物资接收委员会文秘技术员。1954年回国定居,得到何思源先生帮助。1956年加入民革,编入何思源所在的民革支部,每月一次支部开会就在周家。周锡卿长期从事中日文化交流,翻译了日本史学、经济学等经典著作。其主要译著有野吕荣太郎的《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井上靖的《日本现代史》《日本妇女史》。1987年,周锡卿主编了《英语谚语词典》,填补英语词书空白。同时,他还著有《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英语词汇学讲义》《语言学讲义》等著作。1989年,周锡卿受到了江泽民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1992年,周锡卿获国务院早期回国定居做出贡献专家津贴。晚年,周锡卿还先后任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副主席、北京市民革四化委员会主任、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长、民革中央顾问、国务院参事。1999101日,应邀参加国庆观礼。2004316日,周锡卿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葬八宝山革命公墓。周锡卿的儿子周用和加入了中国致公党。


周震鳞长女周世贤(1907—1988),字芷斋,曾用名芷,是一位书画家,民革党员。周世贤从小便在家延师习画,并先后师从过邵逸轩、萧屋泉和齐白石老人。她早年就读于上海启秀女子中学,后作为其父周震鳞随从秘书辗转于平津多年。解放前夕,周世贤曾积极参与其父周震鳞与程潜等人发起和平解放湖南的自救运动。1951年,毛泽东邀请周震鳞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周世贤陪父随行。随后,周世贤还担任过民革中央组织部干事。周震鳞晚年的一些发言稿或文章,一部分便出自周世贤之手。1958年,周世贤应邀协助香港《大公报》对周震鳞进行了专访,并协助父亲完成回忆文章。1979年,周世贤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881021日,周世贤在北京近世,享年81岁。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编辑:董小参
责编:蒋  锐





上一条:统战史话|邓颖超:“人民政协事业的卓越领导人” 下一条:​统战史话 | 小平会五老 火锅演大戏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1245    Email:tzzx@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