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1月,徐伯昕与郑振铎、马叙伦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到建立民主促进会的事。1945年12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在上海爱麦虞限路(今绍兴路)中国科学社正式宣告成立。1946年1月4日,在民进第一届理事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一致推举马叙伦、陈巳生、王绍鏊为本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并选任周建人为起草委员,严景耀为财务委员,徐伯昕为出版委员,宓逸群为秘书,张纪元任事务。当时,徐伯昕、严景耀二人年纪都在40岁上下,年轻力壮,许多事跑去跑来,均为二人负责。
长期以来,徐伯昕的主要精力都是从事民进工作,为开创民主党派工作的新局面,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实现新时期的总任务,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1979年,民进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徐伯昕作题为《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工作报告。
1979年,民主党派恢复活动不久,徐伯昕主持民进中央的日常工作。徐伯昕紧跟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适时提出民进工作的重点要转到为四化建设服务上来,这在当时是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勇气的,也显示了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磨练出的前瞻性、预见性与创造精神。
1980年和1981年,在徐伯昕主持下,民进连续进行了对国家教育和出版事业的献计献策活动,既把大家从文革中所受到的心灵创伤中解脱出来,调动了全体会员投入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又为当时亟待复兴的教育、出版两个重灾区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
当时在徐伯昕的主持和倡议下,民进还组织教育专家到西北讲学,民进中央创建流通图书馆,各地方组织积极办学和开办编辑出版培训班等。这些活动对民主党派如何从“学习,改造”转到为四化服务中来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同时也是民进智力支边和社会服务工作的开端。
作为出版界老前辈和统战工作的老领导,徐伯昕始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民进会员和机关干部们眼中的谦谦长者。在民进中央机关保存的会史资料中,有徐伯昕批阅的最后一份文件。那是在1983年,从事会史工作的同志在编写《民进会史(解放前部分)》时,遇到了一些不太清楚的问题,就此写了一份请示报告,徐伯昕在病榻上仔细审阅并用蝇头小楷工工整整作了批注,给民进组织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依据。

1984年2月6日,徐伯昕留下最后的手迹:“我今年年届八十,不敢称寿,对党对人民贡献微薄,私感惭愧。承同志们热情祝贺,愧不敢当,如健康能有所恢复,愿以余岁继续为‘四化’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1984年3月27日,徐伯昕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徐伯昕逝世后,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作《伯昕同志挽诗》:“其执事也敬,其与人也忠,力行至老死,志业信无穷;病苦忍不堪,曾不闻呻吟,扬眉言国事,知君始更深。”高度评价了徐伯昕先生不平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