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知识 >> 正文
统战人物 | 新发现的谭平山早期著述及其研究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28日 20:11    作者:魏法谱 张薇    点击:[]
全文约 4300 字 | 阅读需 9 分钟



精 彩 提 要


目前,谭平山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谭平山的很多早期著述并未被收入《谭平山文集》《谭平山研究史料》,留下了不少遗憾。本文拟以《广东群报》刊登、但未收入《谭平山文集》《谭平山研究史料》的谭平山早期著述为基础。研究其相关思想,新发现的谭平山著述涉及教育、工人运动、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谭平山


谭平山是广东党组织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创建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创党时期的党员,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政治活动家。大革命时期,谭平山为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大革命失败后,参与领导了南昌起义。此后,他积极从事民主革命活动,领导创立第三党,积极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谭平山是民革的创始人之一,积极参与新政协运动,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兼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民革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等职。谭平山在中共党史和中国民主党派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东群报》发表谭平山早期著述情况


《广东群报》作为谭平山等人创办的一份报纸,在中共党史上无疑具有重要地位。这是中共党史上第一份日报,发表了大量关于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各种社会问题以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谭平山作为编辑之一,也在《广东群报》“时论”“评论”“时评”等栏目中以“谦”“鸣谦”“谭鸣谦”“平山”等名字,发表了一大批文章。其中,大多数已经被收入《谭平山文集》《谭平山研究史料》等谭平山的研究资料汇编,公开出版,为推动谭平山研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仍有不少文章没有被收入,使得广大研究者不能完全了解谭平山早期著述的全貌,进而研究其思想。根据笔者的统计,大约有11篇文章,如下:






  • 鸣谦:《被动的教育》,《广东群报》1921年5月10日第143号

  • 鸣谦:《好名与毁谤》,《广东群报》1921年5月12日第145号

  • 鸣谦:《对于厦门大学校长邓芝园先生辞职的感想》,《广东群报》1921年6月1日第162号

  • 谭鸣谦:《再论联省政府》,《广东群报》1921年6月2日第163号

  • 谭鸣谦:《为罢工风潮再敬告广州机器工人》,《广东群报》1921年6月4日第165号

  • 鸣谦:《教育独立的真髓》,《广东群报》1921年6月23日第180号

  • 鸣谦:《精神的劳动者和肉体的劳动者》,《广东群报》1921年7月13日第207号

  • 鸣谦:《浙江宪潮与联省自治的关系》,《广东群报》1921年7月16日第210号

  • 鸣谦:《今后桂省的善后问题》,《广东群报》1921年7月26日第218号

  • 平山:《欢送海员》,《广东群报》1922年3月8日第390号

  • 谭平山:《公电》,《广东群报》1922年5月26日第453号



可见,这些文章主要围绕当时广为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政治问题以及工人运动问题等,体现出谭平山作为广东党、团组织创建者的政治自觉。



谭平山早期著述中的教育思想


谭平山十分关注教育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问题的文章。在《对于厦门大学校长邓芝园先生辞职的感想》文中,谭平山借厦门大学校长邓芝园辞职一事,表达了教育应该打破地域的限制的看法,不要搞什么“粤人教粤”,这样不利于教育的发展。


教育独立问题。在《教育独立的真髓》一文中,谭平山就教育独立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指出,教育独立的真髓“当兼物质上的独立和精神上的独立二者可言”。物质上的独立固是教育独立的重要因素,为教育独立不可缺的条件,但精神上的独立尤为教育独立“要素之要素”。他指出,所谓“物质上的独立”即是教育经费独立和教育制度独立。他认为教育经费独立是教育独立的重要要素,是教育独立中不可缺的条件。而教育制度不能独立,则简直可谓之没有教育。关于教育精神上的独立,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首先,教育应当和宗教分离,不能拿教育做宗教的奴隶;第二,教育应当脱离政治的关系,不可拿教育当作进入仕途的终南捷径;第三,要打破部落的观念,因为教育是人类共有的事业,学术无国界,不必分此疆彼界、显分畛域;第四,要打破家族的观念。教育不是为了一家一族,仅仅满足于“发财做官,光耀门楣”,而是为全人类社会着想的。


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中国的新教育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谭平山也有自己的看法。他反对尽量模仿外国的教育,认为各国教育有各自的特点,研究各国的教育,应当一并研究当时教育的背景,讨论一国的教育,也当注意一国当时的背景,否则就是被动的教育,而非自动的教育、创造的教育,那教育就只不过是圣谕式及奴隶式的教育。



谭平山早期著述中的工人运动思想


谭平山在工人运动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撰写了不少涉及工人运动的文章,如《劳动问题之解决》《广州劳动运动的曙光》《由劳动运动所得的教训》《劳资调协论破产并敬告广州机器工人》《广州机器工人未了的责任》等。同时,他还积极投身到工人运动实践中,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广东分部主任,积极为维护工人运动不懈努力。


强调维护工人利益。1921年6月,广州机器工人罢工,要求请求增加工资、减少工时,同时改善食宿等各方面待遇。《广东群报》发表评论高度肯定了广州机器工人的罢工行动,指出,广州机器工人总同盟罢工的运动“脱离机器总工会的羁绊,不受少数资本家牢笼,端的是广州工人觉悟的第一步”。谭平山对广州机器工人罢工极为关注,撰文支持罢工运动,他还专门提醒机器工人要注意提防各种谣言。在另一篇较鲜为人知的《为罢工风潮再敬告广州机器工人》中,谭平山表达了对旷日持久的广州机器工人罢工的鲜明态度:反对劳资调协。他认为广州机器工人罢工没有和平解决的希望,但同时也不赞成实行消极的总罢工,造成广西军阀侵粤的机会。他借用了法国、德国的工人罢工反对政府干涉苏俄的实例,进而提出了解决广州机器工人罢工的三个办法:一是由工人自动没收各机器厂的机器和土地,驱去厂主,实行工人自行管理;二是工人要求政府收买现在所有机器厂的机器和土地,给以债券,将来由政府和工人陆续归还,厂主退出工厂,机器土地归政府和工人所有;三是由工人郑重声明,所要求的条件是不能让步的,但对于抵抗广西军阀图粤的粤军的所有军事行动,不加以妨碍,而且在适当时期必加以帮助。谭平山指出,第一个办法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采用第二个办法;如若不行,则采用第三个办法。


重视劳动阶级的历史地位。在《精神的劳动者和肉体的劳动者》一文中,谭平山批评了“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劳心者食于人,劳力者食人”的不公平社会现象,认为这精神劳动者和肉体劳动者,在古代已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社会历史的文明多是体力劳动者所累积而成的,他们反而不能享受“文明的幸福”,建筑者住破屋、耕田者食旧粟、机织锦衣者穿破衣服,谭平山认为这“可怜不平之极”。


指明工人运动的前进方向。在香港海员大罢工胜利后,谭平山专门撰写《欢送海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指引工人运动发展的理论主张。他强调,广大工人要想从根本上推倒资本主义制度,必要有强大的组织,尤其要有国际的组织。因此,必须与国际工人联络,参加国际工人团体,才能与国际帝国主义对抗。他还指出,增加工资并不是工人运动的最终目的,而是要始终抱有同资本家誓不两立的决心,从而推倒资本制度、割除资本家,达到无产阶级执政。广大工人应该以苏俄为“好榜样”,拿苏俄已实行的马克思共产主义为中心思想,直接与共产国际工人握手,加入第三国际团体,以担当世界革命一部分的大责任。


除了理论方面,谭平山还在实践方面支持工人运动。1922年5月,广州盐业工人酝酿罢工,提出了加薪、罢工期内一切损失由东家补偿、罢工解决后不许无故开除各工人等三项要求。就在劳资双方僵持不下时,一向标榜支持工人运动的陈炯明居然以盐业工会没有立案为名,下令解散盐业工会,并驱逐盐业工人。对此,谭平山批评指出,广东当局未明了劳工运动的真义。劳工运动是一种社会革命的事业,劳工团体是一种社会革命的机关。工人既设有社会革命的机关,起而实行阶级斗争,与资本家宣战,与拥护资本家之败类工人宣战,乃是社会革命机关所应该干的社会革命事业。在罢工运动中,政府只可立于调处地位,断不能因此解散工会,以长资本家的气焰。应该设法训练工人,尤应当注意于工人教育。遇有工潮,政府应该循循善诱,引入正轨,切不可滥用威力,任意偏袒。他还以广东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的名义于5月25日专门给当时在韶关督师北伐的孙中山发出“公电”,内容如下:“韶关大本营孙大总统钧鉴:广州盐业工会曾因罢工事,被省厅饬警解散工会,驱逐工人。又报载鎅木工人因悬案竟被军队重伤8人,拿捕数十人,殊背大总统提倡民生,保护劳工至意。乞令回复盐业工会,准予注册,俾负责有人,并将被捕鎅木工人释放,听候法律解决,劳动前途幸甚。广东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谭平山叩、有印。”



谭平山早期著述中对联省自治的主张


辛亥革命失败后,北洋政府攫取了政权。袁世凯去世后,各省军阀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中国进入了军阀混战的状态。北洋政府试图以武力吞并南方各省军阀,统一全国,而南方各省则极力倡导“联省自治”以相对抗。在1920年至1922年间,联省自治运动形成风潮,各省军阀为了维护各自利益,纷纷赞成这一主张。


对于联省自治的问题,谭平山认为,组织联省政府,实行联省自治是“较良”的方法,能够解决今日土崩瓦解的中国。但他对联省自治的支持,是基于对北洋政府武力统一中国的反对,因为武力统一中国弄得中国兵连祸结,府库空虚,不得不出卖利益而大借外债。所以联省自治可以算是当前危急存亡之秋的“救济之法”,为徐图解决中国问题留有余地。对于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他主张“以一种适应世界潮流的主义统一中国”,在他看来,社会主义就是适应世界潮流的主义。但同时他认为,社会主义统一中国非数十年后才有可能,现在仍然处于努力宣传的时期,因此,联省自治是适合当前中国的局面的。在另一篇文章中,他进一步指出,联省自治“既可以杜绝北廷武力统一的野心,又可以壮西南各省的声势”。所以他认为浙江的自治运动是解决中国前途的一个大关键,还提出了一些建议。由于此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对于联省自治这一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看法,谭平山的观点也不能说没有可取之处。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对于时局的主张》严词批评了联省自治的主张,指出“什么联省自治,不过是武人割据改换了一个名称”“又有一派人主张联省自治为解决时局之唯一办法,其实这办法之内容也决不是解决时局的办法”“联省自治不但不能建设民主政治的国家,并算是明目张胆地提倡武人割据,替武人割据的现状加上一层宪法保障”。随着中共中央对联省自治这一问题认识的加深,并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谭平山也很快服从了中央决议,改变了对联省自治的支持态度。



《团结报》2024年4月4日文史周刊6版


作者:魏法谱  张薇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编辑: 秦雪 赵昕

审核:鲍家树

监制:邵宏华


团结报文史e家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编辑:万   立

责编:蒋   锐

上一条:统战史话 |致公党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补遗 下一条:统战人物 | 让我们一起缅怀民盟盟员、“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1245    Email:tzzx@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