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知识 >> 正文
统战人物|民革前辈朱蕴山:一根手杖,半部人生,道不尽一片丹心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06日 19:12    作者:    点击:[]


他是民革创始人之一

曾任民革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他是一位令人敬爱的老人

被称为“身怀团结法宝的智多星”

他就是朱蕴山

今天(4月30日)是朱蕴山逝世43周年纪念日

让我们一起怀念他 !


undefined

朱蕴山(1887年11月3日至1981年4月30日),名正锟,号蕴山,安徽六安人,民革创始人之一。曾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民革第一至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在安徽六安市东河口镇朱蕴山纪念馆,

有很多朱蕴山生前使用过的生活用品,

其中一个是手杖。

也许您会说,

一根手杖有什么稀奇,

多数人年纪大的时候都会用到手杖。

但是,您了解朱蕴山与手杖的故事后,

就会对它肃然起敬。



手杖,是他开展抗日救国活动的得力支撑

朱蕴山何时开始使用手杖?

据朱世雄(朱蕴山之子)回忆,

他的父亲曾经提起过,

最早在1938年安徽省抗日民众总动员委员会

(以下简称安徽省动委会)

成立时期就开始使用。

这个时期的朱蕴山,

刚刚50岁出头,

正年富力强,

为什么会需要手杖呢?

这需要从他的经历里找答案。


1936年,红军北上抗日到达陕西,

临近山西,

为整合、争取更多抗日力量,

朱蕴山四上太原,

争取阎锡山联共抗日。

朱蕴山手术后不到一个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

在伤口尚未痊愈、腿脚浮肿的情况下,

他决定出院去天津。

大病初愈,

就要辗转各地推动抗日工作,

还要躲避日军在各处进行的烧杀抢掠,

朱蕴山不得不借助手杖来支撑虚弱的身体,

来缓解四处奔走的辛苦。

从此,手杖成了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见证了他投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历史时期的风雨历程。



是手杖,也是防身武器

内战前夕,

积极推行倒蒋斗争、

秘密联络国民党高层分子进行策反活动的朱蕴山,

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肉中刺,

处境很危险。

但因为工作的需要,

朱蕴山依然选择留在上海。


为了保护自身安全,

朱蕴山换了一根精心设计的手杖。

朱世雄回忆说,

这根手杖手柄处有一个按钮,

按下按钮,

手杖头就会弹射出一把锋利的刺刀,

当有危险时,

手杖就变成了防身武器。

尽管朱蕴山一再藏匿自身,

但还是经常有一些全副武装的特务人员找到其住所,

其家人甚至曾收到过装着子弹的匿名恐吓信。

死亡的危险如影随形,

但在革命烈火中久经考验的朱蕴山未曾有过半点退缩。

将家人重新安置于北方后,

他又拄着手杖,

不分白天黑夜,

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

奔忙在革命道路上。



手杖,是朱蕴山革命精神的接续

1949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此时,朱蕴山已经62岁。

防身的手杖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

于是,朱蕴山就换上了一根普通的手杖。

这是一根和平年代的手杖。


新中国成立初期,

民主党派参与建设任务繁重,

作为民革创始人之一,民革第一届中央常委、组织部部长,

朱蕴山知道,

自己有很多工作要做。


朱蕴山还曾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组织工作

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起草工作等。

任务虽然繁重,

但他工作热情高涨,

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与身上的病痛,

在手杖的支撑下,

奔赴全国各地学习、考察、调研,

积极建言献策,参与新中国建设。


朱蕴山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献给了新中国,

90余岁高龄时仍然忙碌在工作岗位上。

他拄着手杖,

进出人大、政协会议厅,

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直至去世。

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编辑:王  聪

责编:蒋  锐




上一条:统战轶事|特园与民主党派的历史渊源,您知道吗? 下一条:抗日救亡洪流中的章乃器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1245    Email:tzzx@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