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市渝中区的嘉陵江畔,一栋庄严、恢宏的建筑引人注目,这就是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是全国唯一一个全面展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光辉历程和各民主党派光荣历史的博物馆。今年4月29日,经过扩容升级的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全新开馆并对公众开放。
全新开放的陈列馆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基本陈列主题为“共画同心圆 共圆中国梦”,包括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和八个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展厅,另设全国工商联专题展览和民主之家——特园历史故事场景陈列。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内的大型群雕《1945·毛泽东在重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75周年。重庆是党的统战工作重要实践地、我国民主党派的重要发祥地,具有光荣的统战历史、优良的统战传统,在我国革命史、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中,特园在我国统一战线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它原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在抗战时期,就曾享有“民主之家”美誉。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三顾特园会见各方人士;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等50多位中共人士都曾是特园的嘉宾;张澜、黄炎培、沈钧儒、许德珩等100余位社会贤达都曾以特园为民主运动的大本营。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就是依托此修建完成。
特园与部分民主党派的成立和发展还有很深的渊源,团结君进行了相关盘点。
特园与民革

抗战相持阶段,不少国民党上层人士对蒋介石的反共、投降政策已有深刻认识,他们支持中共倡导的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1943年2月,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支持下,谭平山、王昆仑、陈铭枢等打破禁忌,在重庆发起组织了民主同志座谈会,以座谈会的形式,联系和团结国民党上层人士。1942年8月,参加座谈会的人士决定以座谈会为基础,筹组一个正式组织。随后,由谭平山、陈铭枢、杨杰、朱蕴山、王昆仑等十人组成了筹备小组。筹备小组最初将拟组建的组织名称定为“中国国民党民主同志联合会”,后经多次商讨,最后正式定名为“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
1945年10月,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在重庆特园举行第一次全体大会,宣告成立,公开宣布“接受三民主义及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与决议案”“主张中国国民党应即自动结束党治,建立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国内一切民主党派,一律处于合法平等地位”。
1949年,民革、民联、民促及其他国民党爱国民主人士举行了第二次国民党民主派代表会议,统一成为一个组织,称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如今,在特园旧址的入口处有一块“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成立纪念碑”,石碑刻有“民族、民权、民生”6个大字,以及孙中山先生题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是2006年12月由民革中央在此敬立。
特园与民盟

1939年11月23日,统一建国同志会在重庆发起成立。皖南事变后,1941年3月19日,由统一建国同志会同仁张澜、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等发起,在特园秘密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4年9月19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特园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以便吸收广大爱国知识分子以个人身份入盟,从而壮大民盟组织。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等人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在机场受到民盟领导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等人的热烈欢迎。谈判期间毛泽东三访特园,与张澜等民盟领导人共商国是。9月2日,毛泽东受邀来特园时,高兴地说:“我们今天聚会于‘民主之家’,今后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
特园与民建

民建第一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著名爱国实业家刘鸿生创办的大中华公司生产的火柴盒
抗战胜利后,产业界受到官僚资本和美国物资的排挤,政府取消定货,很多工厂无法开工。经济形势的突变,使他们遭遇很大困难,原先的同业社团已无力代表和反映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的上层代表也主张联合起来,成立一个政治性组织,争取民主,维护生存。
职教派与实业界素有密切联系,黄炎培便会同杨卫玉、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等20余位有代表性的各界活动分子,经过多次筹商,决定成立民主建国会。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民主建国会宣告成立。
特园与农工党

1938年9月,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的前身——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以下简称“解委会”)中央机关由武汉迁至重庆,驻半山新村3号(今嘉陵新路55号)。在重庆期间,“解委会”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为推动抗日作出了不懈努力。
抗战期间,“解委会”始终坚持了民主、团结、抗战、联共的立场,同独裁、分裂、妥协作了坚决的斗争,最终接受中共领导,为共同创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1947年2月,确定党名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加强与中国共产党全面合作,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特园与九三学社

1944年底,一批文化教育、自然科学学者(许德珩、劳君展、褚辅成、潘菽、梁希、税西恒、张西曼、吴藻溪、黄国璋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政治民主,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与民主科学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支持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于重庆发起了“民主科学座谈会”。
1945年9月3日,为纪念抗战胜利、庆祝日本投降签字,在重庆黄家垭口中苏文化协会餐厅聚会的九三前辈们决定将他们的座谈会更名为“九三座谈会”。
1945年9月中旬的一天(国共谈判时期),毛泽东在重庆约见了许德珩、劳君展夫妇。这次会面中,毛泽东勉励大家把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
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青年大厦召开成立大会,发表了《九三学社缘起》、《成立宣言》和《对时局主张》等文件。
从1945年秋天到1946年10月,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一家四口在特园居住,在这里他们结交了许多追求和平民主的爱国民主人士。许德珩之女许鹿希曾刊文《特园带给我家的六件好事》回忆他们一家四口在特园的点滴。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编辑:王 聪
责编:蒋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