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战知识 >> 正文
统战知识 | 民主党派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实践述评:乘改革长风 聚奋进之力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0日 22:40    作者:    点击:[]

  改革潮涌,神州日新。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2万多字的篇幅,一揽子推出15个领域、336项改革举措,绘就了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改革蓝图。


  10余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


  全面深化改革号角吹响以来,作为中国共产党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民主党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份助力全面深化改革的民主党派答卷。




01

锚定中心大局,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鼓与呼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方方面面。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的任务更为艰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压力和难度也随之加大。围绕重点领域、结合特色优势,认真选题、精准破题、扎实解题、科学答题成为民主党派的共同选择。


  以民革为例。民革中央在今年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把助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参政议政首要任务,自觉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全面深化改革全局来思考和研究问题,围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9个方面重点任务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献计出力。


  社会和法治是民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重要参政议政领域,“法治”和“改革”两个关键词相遇,就构成了民革近年来参政履职的一个重要方向——紧紧围绕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这一重大课题,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放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总体布局中加以研究。


  数据显示,仅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民革中央就组成调研组分赴京、粤、渝、鄂、沪等地,召开近20场座谈会,深入听取各地司法机关及相关部门对于司法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各地司法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宝贵经验。在此基础上,民革中央形成了《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建议》,直指司法体制“内去行政化、外去地方化”的两个核心问题,一些建议在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司法体制改革试点若干问题的框架意见》中得以体现。


  此后,民革中央几乎连年就司法改革相关问题开展调研,形成一大批可圈可点的调研成果。在政党协商、政协协商等不同渠道,民革提出的维护宪法权威、加快行政法院试点、破解“执行难”问题、法官员额制改革、健全法治反腐长效机制等相关建议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重要贡献。


  将中心大局所需和民主党派所长高度结合,是各民主党派助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共同特点。民盟以教育为其重要界别特色之一,多年来围绕教育领域改革持续深耕。近几年全国两会期间,民盟中央分别提出“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等建议,得到广泛关注。


  教育同样是民进的主要界别特色之一,也是民进彰显服务改革能力水平的重要领域。仅今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的46件提案中教育领域有10件,涉及教师队伍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全面发展、人才培养、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等多个方面。此外,民进中央还通过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等品牌活动,为推动教育改革鼓与呼。


  在民主党派参政履职的实践中,年度大调研是重头戏,也是民主党派服务改革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回顾10年间,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就“一带一路”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进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一系列关系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通过深入开展“大调研”、召开调研协商座谈会进行充分协商交流,进一步形成了共识、凝聚了人心、汇聚了力量。


  据统计,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召开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政党协商会议204次,确保重大问题决策更科学、更民主。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深入考察调研,提出书面意见建议1200余件,许多转化为国家重大决策。中共各级地方党委也结合实际,就地方重大问题同民主党派各级地方组织进行协商,积极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02

聚焦“国之大者”,为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献良策


  “安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带领下,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大胆试、大胆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科创成果不断孕育、产业发展日新月异,自贸试验区建设成效显著。”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到安徽调研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重要发源地,如今又在新时代改革中逐步成长为创新高地。郑建邦来此就“推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沿江沿海协同发展”开展调研,正是聚焦长三角一体化和自贸试验区建设两大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扩大开放谋良策。


  不只是长三角和自贸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指向哪里,民主党派的参政履职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之一。作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三大重要动力源之一,京津冀人口总量逾1亿,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元,是我国城镇化水平较高、创新要素最发达、科技和人才成果最丰富、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明显的区域之一。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10年间,围绕这一领域课题,民主党派持续建言献策。民革中央曾聚焦水资源短缺和空气污染等问题,提出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能源结构等建议;民盟中央聚焦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建议加强白洋淀水环境保护,引导雄安农民就业创业融入新区生活;民建中央在2018年全国两会提交《关于推进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的提案》……


  珠三角地区同样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探路的时代重任,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崭新实践。


  发源于深圳梧桐山的深圳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深圳和香港,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这里应势而生。去年8月,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为深港两地合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其背后有着民革组织上下联动积极建言的助力——去年3月,郑建邦率队到此就“深港共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开展调研,形成的相关建议报送中共中央领导同志,部分内容在《规划》中得到体现。


  类似的案例还有不少。“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可以说,在助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民主党派真正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道实情、建良言,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


  值得一提的是,民主党派不仅聚焦“国之大者”开展参政议政工作,民主监督领域同样取得新突破。2016年,中共中央委托8个民主党派中央,首次对口八个中西部省区,开展为期5年的脱贫攻坚专项民主监督工作。


  民主党派对执政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开展专项监督,是中共中央赋予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也由此开辟了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新领域。5年间,各民主党派中央向对口省区各级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2400余条,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报送监督报告40份,“直通车”意见建议47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从2021年6月开始,由中央统战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共同牵头,支持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开展为期5年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新一轮专项民主监督工作再启新程。





03

心怀民之关切,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谋福祉


  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作出庄严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作出重要论断——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就业、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托幼等领域改革,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们收获着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


  各民主党派以执政党为师,将民声民意民愿放在心间,在参政履职中不断彰显新作为。数据显示,2023年,国务院共承办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人大代表建议7955件、政协提案4525件,各部门共采纳代表委员所提的意见建议近4700条,出台相关政策措施2000余项,有力推动解决了一系列关系改革发展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取得新的工作成效。


  其中,一些民主党派中央和成员的建议、提案还被列入全国政协好提案之列。例如农工党中央《关于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作用的提案》、致公党中央《关于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助力经济回升的提案》、九三界《关于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制度的提案》、民革湖北省委会副主委丁华锋《关于建立高校和行业发展联动机制,解决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痛点”的提案》等。


  与此同时,各民主党派充分发挥自身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在应对战“疫”、战贫等重大风险挑战时,与党和人民携手并肩、共克时艰;在面对群众诉求、期盼时,实施温暖工程、思源工程,积极推动职业培训、兴教办学、捐资救灾等公益事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特别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民主党派结合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主动作为,一批特色社会服务品牌活力进一步释放,如民革开展“博爱·牵手”关爱困难群众活动和法律援助活动,农工党开展“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致公党实施“致福工程”,九三学社发起的“亮康行动”等活动,台盟打造的“筑梦”系列品牌等,在长期坚持中持续深化优化,为推进各项事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民主党派还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创办了实体经济大会、非公经济论坛、健康中原高峰论坛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改革蓝图,已化作大潮涌动、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击楫中流,民主党派也必将继续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矢志助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凝聚起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编辑:齐振瑜
责编:蒋  锐


上一条:统战人物|费孝通为何关注乡村问题? 下一条:统战知识 | 1978年以来历届中共三中全会回顾

关闭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统一战线研究中心    地址: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0531-88361245    Email:tzzx@sdu.edu.cn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