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提要
孙起孟是中国民主建国会卓越领导人,他一生奉行责在人先、利居众后。孙起孟热爱祖国,对国家和人民无限忠诚,为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鞠躬尽瘁。他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孙起孟
笔者有幸从1992年起在孙起孟身边工作。当时孙起孟81岁,同时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和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等职务,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时间分为早上、上午、下午、晚上四个单元,殚精竭虑,夙兴夜寐。当时孙起孟住在一套没有电梯、朝西的房子里,他的夫人曾告诉笔者,盛夏时,孙起孟有时通过打地铺来抵御酷暑。就是在这样的居住条件下,孙起孟在20世纪90年代身体力行地推动了民建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工作;提出并推动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宪法,保障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他发起成立培训下岗职工促进再就业温暖工程,并被列入中共中央文件;提出了参政党理论建设的课题,并主持确立了民建历史上第一个建会目标;建议把科技兴国的口号改为科教兴国,并被采纳为国家战略;对我国教育法的修订和职业教育法的制定提出重要建议,并体现在法律条文中……
《中庸》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孙起孟以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以事业精神为依托的慎独,体现在方方面面。
20世纪50年代,孙起孟在担任人事部副部长时,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分配在鞍钢工作。孙起孟的秘书了解到孙起孟母亲希望唯一的孙子能在身边工作的愿望后,就想办法将孙起孟儿子的工作关系转到北京。孙起孟了解情况后,召开家庭会议做劝说工作。最终做通了老人的工作、批评了秘书,儿子返回鞍钢工作。孙起孟去世后,他的儿子在一次闲谈时对笔者说:“我爸的汽车,我一次没坐过。”
有一年,一位领导给住院的孙起孟祝贺生日,了解孙起孟不收礼物的情况后,只带了一枝玫瑰花。临走时,孙起孟说:“人你也看了,花我也看了,把花带走吧。”还有一次,某单位派人送来果篮和花篮为孙起孟庆生,新来的警卫员来不及请示,来人就走了。他得知此事后动了大气,立刻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开会,一是严厉批评没有拒收礼物的警卫员,二是重申自己不过生日不收礼物,三是礼物立刻退回。事后笔者曾问孙起孟:“您为什么这么排斥别人给您祝寿?”孙起孟回答说:“怕劳民伤财。”
民建中央机关搬到京信大厦办公时,安排的主席办公室是一个大开间。孙起孟在一次民建中央领导会议上提出:“我的办公室像是地广人稀的大西北,我主要在家里办公,有这一半大就足够了。”于是,原主席办公室改成了会议室,新的主席办公室是与其他副主席一样的小开间。在有关部门新安排的寓所里,一位领导看望孙起孟后,请有关部门的同志把地面铺的瓷砖换成木地板或是在通道处铺上地毯,以防老人行走时滑倒。有关部门派员来落实此事时,孙起孟拒绝道:“中国有十多亿人口,都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还铺什么木地板!”
孙起孟生活俭朴,家中的家具大多是20世纪50年代的老物件,他的着装都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旧衣服,鲜少添置。孙起孟有一件毛衣,是他的夫人用旧毛衣拆下的毛线手工织就的,既不好看也欠保暖,但应季时孙起孟总是穿在身上;他还有一条居家夏裤,是20世纪50年代黄炎培送给孙起孟的一件旧大衣的衬里改制的,每到夏季孙起孟都穿在身上。
孙起孟一生俭朴,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十分慷慨。当孙起孟了解到家乡受灾或是需要建桥修校舍时,总是积极捐款。如果大家有机会去安徽省休宁县参观孙起孟故居,可以去看看他捐款修建并题字的商山大桥。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后,他马上捐款两万元,后来又追加捐款三万元。孙起孟要追加捐款时,笔者曾劝说:“您不久前刚刚捐过了,数额也不小,不用再追加了。”孙起孟执意要追加。当时孙起孟已口不能言,便给笔者写了一个便条,对追加捐款一事做了安排。这张便条写于2008年7月21日,内容为:“从电视上获悉,全国交特别党费4000余万多,我觉得总是对党做贡献,如所见不错,我也愿意参加,数额你帮家里定也可以,拜托了。”
有一次,笔者在解说孙起孟同志诞辰100周年展览时,有人发问:“孙起孟的一生真让人感动,你在他身边工作多年,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笔者思忖一下答道:孙起孟是一个把工作当事业去做的人。身居高位,又是耄耋之年的孙起孟还是一如既往地孜孜以求、鞠躬尽瘁,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支撑他的是他的事业精神。这个事业,就是国家人民的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包括民建的事业。这种事业精神,就是古语中所说的大德,是孙起孟一生奋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孙起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国家的高级干部,担任政务院副秘书长兼任中央人民政府人事局局长,以后也一直担任领导职务,一生廉洁,克己奉公,他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在下面这个小故事里。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民建中央机关的司机送来一箱苹果,孙起孟问笔者这是怎么回事,笔者回答说这是机关的福利,每人一箱。孙起孟没有说话,拿起电话打给时任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万国权:“这箱苹果是你派人来拿,还是我给你送过去?”事后笔者问孙起孟:“一箱苹果就不值几个钱,您这么较真,还得罪人,下不为例不行吗?”孙起孟说:“像我这个职位的干部,谁来监督我,小郭你来监督我吗?自己不管好自己,别人没办法管你。口子不能开,开了就收不住。”
来源 | 团结报文史e家
作者 | 郭 粟
编辑 | 刘正阳
责编 | 陈俊龙
审核 | 蒋 锐